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晏鸿鸣教授参与江大校园文化节启动仪式宣传啸(口哨)乐获成功

2009年4月9日下午,晏鸿鸣教授在江汉大学英才广场参与校园文化节启动仪式宣传啸乐(口哨音乐)取得成功。
当天是星期四,照例又是江大老师最为忙碌的时间。中午一点,晏鸿鸣教授首先作为文体委员和发令员参与人文学院教工广播体操代表队的赛前训练。一时四十分,参与比赛抽签。由于抽中第一组,二时指挥队伍参加了比赛。
等比赛颁奖仪式结束,代表学院领得奖金后,晏先生又接通知作为教授参加了学校老(余茂才因年龄大)、新(原市政府谭仁杰秘书长)党委书记的交接仪式。
散会后,作为啸乐(口哨音乐)队的代表立即赶往活动现场,在校社团管理中心的支持下,与闻沨书画协会、棋牌协会等共同举办的“琴棋诗书”社团风采展示活动中,与飞天民乐社的同学分别表演了独(箫、葫芦丝、竹笛和啸乐)、合(葫芦丝与啸乐等)奏,受到现场同学们的欢迎和赞扬。

2009年3月20日星期五

江大啸(口哨)艺队到朗协宣传和展示获成功

为宣传和展示啸艺(口哨艺术),为选修课的成功开设和组织的发展打基础,江汉大学学生艺术团啸(口哨)艺学习与表演队重视与校内其他社团的联系和交流。
2009年3月19日下午,江汉大学1+1朗诵协会负责人邀请晏鸿鸣教授参加活动交流,晏鸿鸣教授愉快接受。
星期四下午是江汉大学各院教师集中的时间,活动一个接一个。晏鸿鸣教授中午1点参加院教工广播操训练,2点半参加院教工集中和学习。3点后带领人文学院学生合唱比赛二领唱赶往J16学生艺术团活动中心,边筹划合唱边组织安排啸(口哨)艺队活动。5点半,晏鸿鸣教授邀请同意参加合奏表演的陈杰同学到江汉大学第一食堂共进工作晚餐。6点,二人赶往活动地点排练准备。
6点半,朗协活动在J02A302多媒体教室开始。作为活动的第一个内容,协会负责人李建明同学介绍晏鸿鸣教授登台。晏教授首先感谢朗协的邀请,接着简要介绍了江大啸(口哨)艺学习和演奏队,最后进行表演展示。在大家的欢迎掌声中,晏教授先独奏了《喜洋洋》,又邀请啸(口哨)艺队陈杰同学上台合奏《铃儿响叮当》,受到在场成员热烈掌声表示的感谢和赞扬。
因为晏教授住在远离汉阳校区的汉口,陈杰同学穿衣单薄而受冷空气影响已开始降温,二人没能继续参加协会活动告辞。协会负责人李建明同学代表协会感谢和欢送二位离场。双方都对交流表示满意,认为值得提倡。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江汉大学学生啸(口哨)艺学习与表演队与飞天民乐社开始联合开展活动

为了双方活动和发展的需要,上学期,江汉大学学生艺术团啸(口哨)艺学习与表演队与学生飞天民乐社就开始筹划联合开展活动,因故未能实现。
寒假期间,双方进一步联系,决定此期统一在江汉大学学生艺术团啸(口哨)艺学习与表演队的时间和场所联合开展活动。艺术指导晏鸿鸣老师报校团委,得到了同意和支持。
3月12日(周四)下午3-5时,两团体正式开始联合活动。
校团委分管的赵静副书记热情支持并专程视察了活动,看望了大家。
双方在J16学生艺术团活动中心排练厅和会议室各自开展活动后,飞天民乐社还邀请啸(口哨)艺学习与表演队晏鸿鸣老师表演了啸(口哨)乐独奏《喜洋洋》、《彩云追月》,晏鸿鸣老师和王成蛟同学表演了二重奏《铃儿响叮当》,在场全体成员热烈鼓掌和赞扬。学生艺术团成员禁不住不断拍照。
两团体的联合活动一开始就有互相关心和帮助的良好势头,飞天民乐社也积极帮助宣传啸(口哨)艺并热心介绍同学中这方面的爱好者参加活动。
晏鸿鸣老师还与二团体同学进行了啸(口哨)乐、二胡、钢琴、竹笛的合奏练习。

2009年3月1日星期日

晏鸿鸣教授科、教研项目成果《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即将出版,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晏鸿鸣教授科、教研项目成果《啸乐(口哨音乐)艺术基础》即将出版,啸乐(口哨音乐)没有较好教材和系统理论即将成为历史!
晏鸿鸣教授希望此书成为:
了解该艺术古今中外的最佳门径!古代该优秀文化传统的科学总结!!世界艺苑该潜力新星的理论奠基!!!古今中外该艺术教程的巅峰之作!!!!

特报道已有内容安排,欢迎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附:基本内容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爱好、支持或关心啸乐(口哨音乐)的朋友!



作者简介



晏鸿鸣:男,湖北省武汉市人,1951年8月生。江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教授。江汉大学学生艺术团啸艺学习与演奏队艺术指导教师、工会文艺委员会委员、啸艺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会长。湖北省暨武汉市啸艺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筹)会长。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发起人、常委、口哨历史与理论研究二版版主。



目 录

前言

新啸赋………………………………………………………………………………………()

为中国诗经学会编《诗经词典》撰写的“啸”词条………………………………………()

照片集锦……………………………………………………………………………………()

相声:街头巷尾……………………………………………………………………………()

你知道啸乐艺术吗…………………………………………………………………………()

名人与啸乐艺术

1、张海迪《口哨》…………………………………………………………………………()

2、高沛《口哨de趣闻轶事》………………………………………………………………()

3、龚镇雄《口哨随笔》……………………………………………………………………()

4、秘书回忆:周恩来总理也吹口哨………………………………………………………()

5、著名医学家裘法祖院士大师口哨示爱…………………………………………………()

6、韩国总统卢武铉口哨为媒 ……………………………………………………………()



培训设计书…………………………………………………………………………………()



附:

1、啸乐艺术发展的怪圈及对策……………………………………………………………()

2、共同努力,迎接啸乐艺术学习教材春天的到来

——刘天礼编著《轻松学口哨》读后……………………………………………………()



上编 初级



第一章 啸乐艺术的性质,所属类型及其发声、表演的的生理、物理、心理基础…………………………………………………………………………………………………()

一、啸乐艺术的性质及所属类型

(与啸,啸艺,口哨,唇吹、双唇音乐,口笛,指、叶、蟋蟀、展唇、齿缝啸(哨)及呼麦的关系)………………………………………………………………………………………()

二、啸乐艺术发声、表演的的生理、物理、心理基础……………………………………()



实践:

怎样发出啸声(吹响口哨)………………………………………………………………()



附:

惟基学口哨资料……………………………………………………………………………()



第二章 啸乐艺术历史的发展

一、古代典籍记载啸乐艺术的历史发展……………………………………………………()

二、近、现代啸乐艺术的发展………………………………………………………………()

三、啸乐艺术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及其特点和发展前景……………………………………()

(一)历史和现实作用……………………………………………………………………()

(二)特点和发展前景……………………………………………………………………()



实践:

1、怎样才能使啸乐声响亮…………………………………………………………………()

2、怎样延长和控制气息……………………………………………………………………()

3、怎样扩大音域……………………………………………………………………………()



附:

1、啸史考辩…………………………………………………………………………………()

2、古今啸乐艺术历史发展大事记…………………………………………………………()

3、中国各地(县以上)与啸艺有关的人物、典籍和名胜目录…………………………()

4、啸受歧视的表现和原因…………………………………………………………………()

5、应对受歧视啸艺影响者…………………………………………………………………()

6、刘琨与历史上的音乐退敌考辩…………………………………………………………()



第三章 啸乐技艺的提高和深造

一、啸乐表演和研究的等级评定……………………………………………………………()

附:

几种讨论方案………………………………………………………………………………()



二、怎样提高啸乐技艺和欣赏、表演水平

(一)怎样提高演奏技艺……………………………………………………………………()

一个八度以内的不同风格和节奏(包括:中速、快速、慢速)的乐曲演奏训练和提高,参考目标为演奏2——4级。

怎样使啸乐声优美动听(学习颤、闪、吐、滑、顿、分、历、蟋蟀音,,埙和葫芦丝风格和吹吸结合的技法)

(二)怎样进行欣赏和表演………………………………………………………………()

1、啸乐艺术认识论——啸乐乐曲的欣赏(感知和认同)

2、啸乐艺术表演论——啸乐乐曲的艺术表现



参考曲目:……………………………………………………………………………………()



中编 中级



古代典籍

1、《山海经》一则……………………………………………………………………………()

2、《诗经》三首………………………………………………………………………………()

3、《庄子》二则………………………………………………………………………………()

4、《楚辞》一首……………………………………………………………………………()

5、《礼记》一则………………………………………………………………………………()

6、《后汉书》二则……………………………………………………………………………()

7、《三国志》裴注引鱼豢《魏略》一则……………………………………………………()

8、曹植诗一首………………………………………………………………………………()

9、晋桓玄与袁山松论啸书各一篇…………………………………………………………()

10、晋成公绥《啸赋》考辩…………………………………………………………………()

11、唐孙广《啸旨》考辩……………………………………………………………………()

12、李白诗一首………………………………………………………………………………()

13、《旧唐书》一则…………………………………………………………………………()

14、《稽神录》一则…………………………………………………………………………()

15、苏轼诗一首……………………………………………………………………………()

16、岳飞词一首……………………………………………………………………………()



实践:…………………………………………………………………………………………()

1、两个八度内的不同风格和节奏(包括:中速、快速、慢速)的乐曲演奏训练和提高,参考目标为业余演奏5——7级。

2、能较好地运用包括吹吸结合在内的所有演奏技法

3、能胜任合奏表演。



参考曲目:……………………………………………………………………………………()



下编 高级



研究专题:

1、啸义及其发音原理考辩…………………………………………………………………()

2、啸有入乐类考辩…………………………………………………………………………()

3、指啸、叶啸考辩…………………………………………………………………………()

4、啸类考辩…………………………………………………………………………………()

5、音域和记谱法讨论………………………………………………………………………()

6、西王母善啸等记载及其意义考辩………………………………………………………()

7、我国早期典籍记载妇女作啸既早且多的表现及原因考辩……………………………()

8、啸由人向禽兽和自然界发展的过程和原因考辩………………………………………()

9、啸和鬼神等特异现象有关的记载及其原因考辩………………………………………()

10、我国历史上作、写啸的帝、王、侯研究………………………………………………()

11、孙登与嵇康、阮籍苏门山事迹考辩……………………………………………………()



艺术技艺部分:

三个八度及以上不同风格和节奏(包括:中速、快速、慢速)的乐曲演奏训练和提高,参考目标为业余演奏8——10级。

参考曲目:……………………………………………………………………………………()



附:

1、啸乐怎样才能被公认为大艺术…………………………………………………………()

2、湖北省啸乐艺术资源及其开发运用(供其他地区参考)……………………………()

3、《三毛从军记》以啸乐艺术宣传抗战的依据和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从书名和编著主旨看,本书应该是啸乐(口哨音乐)艺术的教程,但却不可能是纯粹的教程,因为面临的任务有特殊性。

一般的教程,都是在该学科及其理论都已经基本定型、大致公认后才有的,可是这本教材却没有这样的条件。现在的情况是,因为思考和参与的人不够多,各方面的问题几乎都没有充分的讨论,也就更谈不上基本一致了。参与过讨论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论证,大家都可以不信服,意义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啸几乎伴随着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可谓史不绝书;诸葛亮、曹植、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岳飞、宋濂,真是名人辈出。但啸是什么,因为特殊的原因,所有注释、辞书都没说清楚,其实就是一般人们说的口哨。口哨几乎一半以上的人都能吹响,但多数人不会、甚至不知道能吹奏乐曲,知道是极有发展潜质的艺术的人就更少了。

世界上已知的中外教材,都只是简单传授技法,没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一般混同于民间技艺甚至绝技绝活,不能解决此艺术的理论和发展问题。

我们眼前的这本教材,因此给自己增加了两项任务:介绍啸乐(口哨音乐)和建立基本理论体系。

介绍安排在前面,因为很多人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运用了诗赋、词条、照片、相声和简介等多种快捷或生动的形式。

建立基本理论体系则通过教材教学的理论部分和研究专题体现,这当然会使相应部分显得艰深、繁复了一些,但比较完全没有这些内容,好处还是要多一些。

再深入一些的需求(如所有历史文选介绍和研究资料汇编、词典等),又是本书难以解决的了,而且,在现有条件(主要是资金)下也不可能解决。当然我们会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将来能全面、彻底地解决,满足爱好者和社会的需要。

作为教程,当然是随处附有练习曲的比较好用,但这样会大大增加篇幅和成本。因为上面说到的原因,我们一般只列曲目。曲目可以多列一点,只要有心,找到相应曲子应该不算太难。

全面地分析,啸乐的发声需要健全的发声器官,学习提高需要健康的身体和一定的音乐素养,研究需要研究素养。同样因为节省篇幅(同时也集中注意力)的考虑,锻炼身体相应机能和提高音乐和研究素养已经有成熟的学科和教学体系,可以参考,不一定必须具备。

书中没有署名的,都是作者撰写;引用和转载,除少数标注的,都录自湖北省暨武汉市啸艺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或中国口哨艺术高峰论坛:为简省篇幅和避免重复起见,恕不一一说明。



全书共约24万字。

央视7台成功播出秋鸣啸艺(口哨艺术)专题节目

2009年2月28日晚,中央7台播放了“乡约——走进四川仁寿县”节目“金口哨——秋鸣”,报道了杨涛(艺名秋鸣)为啸艺(口哨艺术)奋斗的经过和成绩,以节目组和秋鸣家乡组织(仁寿县和四川省青、妇联)的名义给以肯定和赞扬,突出肯定了她个人的奋斗精神,也较成功地宣传了啸艺(口哨艺术),值得称赞!望再接再厉:不断提高技艺!让人们认识到不是个人的盲目奋斗,而是啸艺(口哨艺术)确实是极好和极富发展前景的艺术。

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

历史上对口哨(啸)的歧视及其原因

历史上,总体是因受歧视而不受重视和提倡。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我国古代只有巫者和道教接受了啸。但因历代内法外儒,岩栖之人对社会影响有限。因为代表统治阶级,反感啸的隐秘的约定性,我国儒家是歧视和反感啸和啸艺的。有趣的是指啸最早记载为古印度和佛经,应该是不排斥啸的,但大概是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中国化的原因,后来中国佛教也歧视了。不局限于学派思想或宗教背景,一般人从音乐特点和风俗习惯上,也容易对啸产生歧视:啸音较为纤弱,缺乏低音,而且不能与语言结合,故表情达意比不上歌。

秘书回忆:周恩来总理也吹口哨

《武汉广播电视周报》2008年3月21日5版《周恩来秘书回忆总理日常生活细节》摘录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纪东《难忘的八年》,其中有周恩来总理吹口哨的内容:
小标题:爱好文艺 总理也吹口哨
有关内容:我听过总理吹口哨,也是在他高兴时的自娱自乐。总理吹口哨不怎么会拐弯(指形成旋律),是以“嘘……”这(一)个音调(乐音)为主。说真话,总理没我吹得好。我曾对总理的侄媳、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邓在军说过此事。那是我们一起去福建泉州参加纪念周总理的活动,之后结伴游览,她无意中听见我吹的口哨歌曲(乐曲),说:“纪东老弟,你的口哨吹得真不错。”我对她说,总理也吹过口哨,我还模仿了一下。她觉得很新奇,很开心。